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浔阳要闻
信息类别: 浔阳要闻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2025-11-12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5-05236

浔阳区:基层治理“三个转变” 幸福感送到群众心坎上

发布日期:2025-11-12 09:29浔阳区委区政府门户网站字号【
走出服务大厅,小区树荫下,社区干部正和居民围坐拉家常:“张阿姨,孙子入学材料备齐了吗?”“李师傅,楼道灯修好了,您去看看?”家长里短间,琐事难题全被记下。近年来,浔阳区以党建为引领,推行“集成通办+下沉服务”模式,通过“三个转变”让基层治理充满烟火气,把幸福感送到群众心坎上。

变“专岗办”为“综合办”,一窗通办省心力

“一个微笑相迎、一声问候暖心、一杯热茶相敬、一份真诚办事、一句慢走相送。”孙家垅社区党群服务大厅的“五个一”承诺格外醒目。刚办完高龄补贴的刘兰妹,在意见本上写道:“服务热情高效,不用跑冤枉路,心里暖暖的。”

过去,社区5个“小专窗”各司其职,居民办不同事得找不同人,遇上工作人员外出还得跑第二趟。如今,浔阳区整合资源设“大综窗”,将39项高频服务纳入“全岗通”清单,编制工作手册和办事指南,每月“社区讲坛”+老书记“一对一”帮教,让社区干部个个成“多面手”,复杂业务也能当场回应办理。

“现在不管办啥业务,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就能搞定。”家住湓浦街道丁官路社区的陈女士说,上次帮母亲办医保报销,原本以为要跑好几个地方,没想到社区综合窗口一次性收齐材料,还帮忙代办后续流程,省去了不少麻烦。目前,全区7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均已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只进一门、只到一窗、只跑一次”。

变“群众跑”为“干部跑”,上门服务有温度

“张奶奶,我们来帮您做社保年审啦!”甘棠街道网格员邹凯莉准时来到独居老人张晓静家,一边引导人脸识别,一边顺手收拾杂物,临走时还不忘叮嘱有事随时打电话。这是浔阳区“干部跑代替群众跑”的生动写照。

各社区各显神通,女儿街社区送“网格爱心联系卡”上门,有事随叫随到;长虹北路社区设“七点半议事厅”,方便上班族参与事务;姚家洼社区搭“拉家常协商议事角”,社区干部搬个小板凳就和居民聊开了,家长里短中就把民情摸透、把问题解决。

为了让居民诉求“件件有着落”,浔阳区依托“红色蒲公英”微信小程序,嵌入“上门日志”模块,社区干部上门收集的诉求都会及时录入,分类研判后制定处置方案。同时建立“双回访”机制,专职网格员上门看进度,社区书记电话问满意度,确保“小事不拖延、难事有着落”。“上次反映的楼下餐馆油烟扰民,没过几天就有人来处理,还专门打电话问我满意不满意,这样的服务太贴心了!”居民李女士说。

变“社区抓”为“大家抓”,共治共享聚合力

“小区没电动车棚,楼道里车挤车,既不方便又危险!”金鸡坡街道发电厂社区“三方联席”会上,居民老王的诉求引发共鸣。社区、业委会、物业围坐商议,这个困扰居民许久的“心头事”,由区住建局“领题”,社区、业委会、物业协同配合,仅用一周时间就敲定了电动车棚的选址和建设方案,两个月后,两座崭新的电动车棚正式投入使用,还安装了充电桩,彻底解决了居民“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以前楼道里挤得满满当当,现在清爽多了,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居民们纷纷点赞。

浔阳区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方联动”机制,每周开例会处理小区琐事;社区解决不了的,街道“吹哨”、部门“应哨”;复杂问题开“3+N”座谈会,邀请多方共商。今年以来,全区75个社区召开各类议事会850余场,处理诉求1381件。从垃圾分类到老旧小区改造,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社区搭台、大家唱戏”的氛围越来越浓。

如今的浔阳,窗口办事更高效,上门服务更贴心,共治共享更有力。基层治理的“三个转变”,不仅破解了民生难题,更拉近了干群距离,让城市满是烟火气与人情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升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 信息来源:熊婷婷、张帆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