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浔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专栏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2025-09-29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5-04730

浔阳普查队探访九江二电厂老厂区 三类遗存还原70年代职工生活图景

发布日期:2025-09-29 10:00浔阳区委区政府门户网站字号【

(魏玮)9月26日上午,浔阳区第四次文物普查小组联合专家组走进九江发电厂老厂区,对建于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工业遗产等线索开展专项调查。面积800平米左右的老礼堂、功能完整的职工澡堂、烟火气十足的食堂以及保留着时代印记的饭票兑换点同步亮相,生动还原了当年企业职工的生活图景。

普查现场,建筑面积约800平米左右的老礼堂首先进入调查视野。作为厂区当年的"文化中心",这座砖混结构建筑虽历经半世纪风雨,主体结构仍保持完整。"这里既是当年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会场,也是放映幕布电影、举办文艺联谊的乐园。"随行专家熊学明介绍,从建筑布局可清晰看出当年"一厅多用"的功能设计,契合工业厂区集中服务的建设特点 。据该厂老职工回忆,80年代电厂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常在此举行,这里曾是厂区最热闹的“社交中心”,是几代职工的共同记忆。

沿着大礼堂向生活区行进,青砖灰瓦的职工澡堂与食堂依次映入眼帘。职工澡堂内部仍保留着当年的淋浴隔间与更衣区,墙面“节约用水”的红色标语虽已褪色且字体残缺不全,却清晰见证了职工集体生活的日常;相邻的百余平米的大食堂则留存着大型蒸饭柜、售饭票窗口等设施,普查人员通过档案比对确认,这里曾为数千名电厂职工提供三餐,高峰时期需分批次错峰就餐,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从食堂外围可以看到墙面完整保留的用于交易饭票的铁质小窗口兑换点,窗口下方的铁质台面虽已氧化发黑,却清晰见证了物资计划年代的特殊交易模式。"那时职工凭饭票在食堂吃饭,这个小窗口就是计划经济时期物资交易的‘活化石’”。专家强调,此类保留原始交易窗口的饭票兑换点,具有极高的历史记录价值。

据了解,九江二电厂于1977年开工建设,1983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曾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此次发现的三类遗存建筑,均为厂区初建期的配套设施,精准对应了职工文化娱乐、日常起居、物资兑换的生活需求。

"这些建筑不仅是工业遗产的组成部分,更承载着特定年代的生活记忆。"浔阳区第四次文物普查小组负责人表示,将对调查数据进行系统梳理,结合专家组的调查考证,为后续保护利用提供依据。此次普查也为九江市工业遗产名录补充了新的实物例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