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故事】码头文化的转型与嬗变
九江的码头文化是九江城市文化的根基,其兴衰流变是与城市的发展变迁息息相关的。进入“大轮船时代”的九江码头文化,自十八世纪末就开始转型为闻名遐迩的商贸重镇,成为全国著名的三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之一。然而传统的码头文化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与几千年的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和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相表里,产生了文化劣根性。如封闭单向的思维方式、争功近利的价值观、打码头的江湖习气等,导致九江迈不开步子,经济滞后,城市发展缓慢。同时,传统码头文化又是一种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彼此融合的产物,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特质,又烙印着近代西洋文化的痕迹。随着专业化分工、产群化发展、集约化增长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九江大码头文化体系。而这个大码头文化实际上就是城市文化。它是人类在大地上所创造的文化的最高形式。或者说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突出代表,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为此,继承和弘扬码头文化的优良品质与传统,剔除其劣根性,促使九江码头文化的转型与嬗变,把传统的码头文化转型为大码头的文化体系,是九江城市改革开放的一项基本任务。

一、码头文化的拓展与延伸
九江以水而兴,以码头而发,但水上运输最大的缺陷是船行速度慢,运输时间长,这样就很难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需要和现代人的生产生活节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九江的交通运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公路方面,除原有的105(北京一珠海)、316(福州—兰州)国道外,新增了福銀、九景、武吉、九瑞、彭湖等高速公路。全市已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便道的公路交通网络。公路在短途运输方面占有相当大的优势,社会短途运输,人们多取公路。港口火车站物资集散人们也多取汽车。汽车为人们出行,货物流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这样汽车站和汽车停靠点就成了九江的公路码头。铁路方面,东西有武九、合九、铜九、九景衢铁路横穿,南北有京九铁路贯通,还有南九城际铁路,九江境域内的铁路沿线的火车站就成了九江的铁道码头。此外,九江还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海口、深圳、厦门、成都等飞机航线。因而庐山机场又成为九江的航空码头。在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作为江西重要的集散中心和交通枢纽,必将向以物流、金融、高新技术及服务业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商贸金融经济格局发展,其航运主业开始由长江向海洋延伸,并由单一码头(主要是水运)向立体大码头(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及信息港等)转型,其码头文化也正面临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一个全新的大码头文化格局正在九江形成这样看来,码头的含义扩大了,扩大到整座九江。这个大码头不仅在不断推进九江商埠、商圈、商贸、商务的发展,及商贸环境的形成,而且在不断推进大九江的建设进程。

二、码头文化的集散与流通
码头的功能是集散与流通,它是貨物、人流、信息、文化、风俗的集散地。而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聚集和扩散的产物。九江这座大码头,为江西乃至鄂皖边境的集散中心和转运枢纽,通关通流、中转中继、辐集辐射、吞吐八方而转运天下。随着九江立体交通网络及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使得物业的流通来得更快捷更直接,这就大大地满足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除物流外,人流是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有学生流、民工流、商务流、公务流、旅行流等。频繁的人员流通与交往,给九江带来了各种思想、文化、信息与习俗。让九江的码头文化所承载的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精髓得以代代相传,由此形成城市独特的文化特征,影响着整个城市的文化气质。如繁荣昌盛的各大专业市场,富有码头文化气息的湖滨公园,还有从全国各地招商而来的工业园区等。

三、码头文化的包容与开放
九江人的开阔而不保守的眼界及海纳百川胸襟。是有历史渊源的。早在东汉末年九江就接纳过大量北方难民。晋代永嘉之变,又有大量难民迁徙九江。東晋至南朝梁時,九江境内先后设置了太原、齐昌、西阳、高唐、新蔡五个侨置郡和安丰、松滋、汝南三个侨置县。安置了大量的北方士族,使这里的人口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九江历史上的三次大劫难,更是让九江成为一座地地道道的移民城市。九江这种包容与开放的胸襟,不但极大地促进了九江的经济发展,也铸就了九江历史上几度辉煌。进入21世纪后,九江人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工业园和出口加工区,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九江。如昌河汽车、北京汇源果汁、青岛啤酒、台湾亚东水泥、清华同方等。许多国内外知名商品零售商纷纷抢占九江商品市场。美国的沃尔玛来了,台湾的大旺发来了。此外,还有电器业的国美、苏宁、四平等;银楼珠宝业的老凤祥、上海老庙黄金、周大生、周六福、卓尔名品珠宝等;中西药业的杏林大药房、黄庆仁栈华氏大药房民生大药房等餐饮业有肯德基、麦当劳、永和豆浆、澳门豆捞等。这些商家的入驻,促进了九江商贸活动拓展与繁荣。

四、码头文化的竞争与创先
码头的竞争,历来都很激烈。旧制度下的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没有什么公平公正而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九江被辟为通商口岸,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首先就利用租界,开辟近代码头,以发展航运业。开埠初,外国轮船公司基本上就垄断了长江航运的所有业务。鸦片、洋布、洋油、洋火、食糖,通过九江这个口岸,一下子就涌入了江西的腹地及鄂皖边境地区,很快就摧毁了当地的自然经济。为了加强对九江等地贸易的垄断,他们采取的步骤是:先是商品输入,倾销“过剩”商品,掠夺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然后是资本输出,垄断交通,设立银行,开办工矿企业,以达到控制九江乃至整个江西经济命脉的目的。但九江人也不是吃素的,你有你的算盘,我有我的打算。为了摆脱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贸易垄断,九江人率先在九江开办实业。1894年创办了荣昌火柴厂,开创江西火柴之先河。1921年创办了江西省第一家机器纺织厂一久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江西第一个现代纺织企业。1915年修筑了南浔铁路,在江西开办了第一个铁路客货运业务。此外,在邮政、电报、电話、发电等方面都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几十年来基本上没有竞争机制。改革开放后,由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一切不适应现代生产的管理机制和生产机制都在改革之列,工厂在改革中,或重组或转换或破产。一些大的外商企业纷纷落户九江。2010年初,九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决战工业2000亿的目标,说明九江的现代工业规模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有了较强的应战能力。九江的石化、造船、纺织、化工等工业在全省占有很大优势,一批本土商家如信华房地产、联盛超市、汇通电器、盛世川王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闯出了自己的名号。一大批知名品牌产品如共青鸭鸭、深傲、回圆羽绒衣、九江绿冬丝绸家纺、九江美庐奶粉等不仅在国内享有声誉,有些产品,甚至在国际上也是颇有影响的。

码头文化的转型与嬗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产生现代都城文化的必然结果。只有构建大码头文化体系,才能把九江建成一座繁荣富强、开放亲和、文化厚重的城市,才能使九江成为其应有地位的大九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政务资讯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府数据
政民互动
走进浔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