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区:民生实事“落地” 交出惠民“答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浔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通过大力实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区委书记张宁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3年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提升惠民生的能力。以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2.0版为抓手,推动“民生七有”向“民生七优”转变,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诺言声声在耳,行动迅速推进。浔阳区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建设“活力、魅力、聚力”浔阳。
老旧小区改造,让“幸福”更满
“小区改造完成后,看到我们这里的环境一天一个样,打心眼里高兴,环境越来越好了。”家住中铁九桥生活区的王桂琴说道。
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铁九桥社区,现有居民1200多户,小区房屋破旧,基础设施较差,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由于居民原有房屋面积较小,而家中人口较多,很多居民通过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缓解居住面积狭小问题,极大降低了居民生活水平。
改造前,项目部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上门入户等方式,征求群众对改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掌握小区存在哪些薄弱环节,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造、完善和提升, 并结合小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避免改造盲目进行,确保了改造内容的精准、有效。
在浔阳区老旧小区改造中,改不改、怎么改、改哪些项目,居民最有发言权,位于金鸡坡街道的中铁九桥社区就是在顺应民意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最终得到了居民们的称道。
办人民满意教育,让“实事”更实
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目标,浔阳区合理规划布局,加快推进龙山小学新校区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对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如今走进龙山小学,红白色调为主的校园建筑、怡人的校园景色、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办学设备尽显现代化教学环境。龙山小学始建于1910年,是九江百年名校。为满足中心城区教育需求,2021年区委、区政府投资约2亿元,将龙山小学由浔阳东路搬迁至塔岭北路。新龙山小学于2022年9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由5.6亩增至31.32亩,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有3栋教学综合楼、1栋食堂和报告厅、1栋风雨操场,近4000平方米的人防工程兼地下停车场、运动场馆、校园警务室等配套设施。学校秉承“莲魂治学、棠德修身”校训,打造“莲棠文化”特色品牌。投入24万元打造6间常态化录播教室,实现远程教学互动。拓展社团课程,开辟近400平方米的“青青农耕园”,成立击剑、攀岩、创客、足球、航模、国学等兴趣社团。
高品质的校园环境、办学资源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吸引了区内众多学生前往就读学习。目前,学校共设有24个教学班,解决了1080名儿童入学问题,新增270个学位。
推进养老事业,让“养老”更优
民生清单落地实现,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浔阳区坚持把养老事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以敬老之心打造机构养老,以爱老之心打造社区养老,以孝老之心打造居家养老,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自2021年换届以来,区委、区政府对养老事业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住养老人生活品质,决定对浔阳区社会福利院未改造部分启动再改造工程,工程总预算300万元。经努力,已向省、市争取200余万元福彩资金用于升级改造。工程于2022年8月动工,2022年11月16日全面竣工。如今,全院整体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宜养宜居、秩序井然,真正让老人住得舒心、玩得开心、家人放心,为老人构筑起一座幸福温馨的家园。
据了解,浔阳区社会福利院为政府公办社会养老福利机构,隶属于浔阳区民政局,福利院占地面积32亩,总建筑面积8776平方米,设置床位290张。主要承担浔阳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职能,并面向社会开展代养服务。
为群众办实事,浔阳永远在路上。在新的赶考路上,浔阳将持续从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建功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结出丰硕的果实,惠及万千浔城人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政务资讯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府数据
政民互动
走进浔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