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浔阳区:增进民生福祉 擦亮幸福底色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翻开“民生账单”,每一项民生工程的“兑现”,都推动着浔阳百姓幸福指数的不断攀升。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高效统筹做好了战疫情、促发展、保民生、守稳定等各项工作,开创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用心书写共同富裕答卷
“社稷之道,民为重”,推动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老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谢谢你们,感谢政府惦记着我们,了解我们的困难和需求,我们一定好好生活,不给国家增添负担。”湓浦街道梅绽坡社区贫困户在收到社区工作人员送来的慰问金和生活用品的时候说道。

过去一年,浔阳区民生资金投入15.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再创历史新高。就业是民生之本。浔阳区积极贯彻“市人才新政20条”,安排人才发展资金469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3505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6亿元。坚持弱有所扶,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25元,发放各类救助金2000余万元。率先开展社区民政服务元素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实现民政事项由“窗口办”到“掌上办”的提档升级。办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6500余件,群众满意率100%。
“我是九桥社区的老居民和老工人,对于改造我非常的满意,特别是社区的卫生,在一个是建筑的改造,绿化也是很满意的”中铁九桥老居民雷大爷开心地说。

改善居住条件既是百姓的心声,更是最大的民生,惬意栖居是每个人的向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投资3.4亿元,高品质完成滨江花园、地质队宿舍、中铁九桥、虹能小区等21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面积约88.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1446户。

从忧居到宜居,老旧小区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小区老旧面貌、完善了小区功能布局、优化了老城区人居环境、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用功彰显城市方寸之美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补齐民生短板。城市建设更加精益求精。过去一年浔阳区“拆墙透绿”取得决定性胜利。通过见缝插绿、拆违增绿、补绿提质等方式,建设了一批小而精的街旁游园。共拆除各类围墙1万余米,增绿补绿5千余米,建成莲花池、袁家湖等7处“小游园”近8000平方米。

基层治理做得好,才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社会的发展才能具有持久的动力。为了在中心城区打造出基层社会治理生活圈,浔阳区主动推进公共资源下沉,因地制宜探索出“党建+多元共治”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将从前的莲花池片区“老、旧、小”进行旧城改造,新居建成后将沿街配套用房做成家门口的志愿服务圈。

“在家门口的司法所就能视频看到我儿子,真的方便多了。”“有一些小感冒就在家门口打针,再也不用去医院排队了。”自从社区配套的志愿服务圈打造完成后,便利的生活总是能得到周边居民们的交口称赞,真正实现了文化、司法、执法、卫生健康、养老、便民商圈等多元服务整合。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