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手机版>>走进浔阳>>成果展示
信息类别: 成果展示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1-01-05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1-04256

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小康路上一路芬芳

浔阳区“十三五”脱贫攻坚纪实

发布日期: 2021-01-05 11:40 来源: 浔阳区融媒体中心(查艺蒙 贺倩倩) 通讯员(区委组织部 区民政局)
字号: 〖大 小〗

▲浔阳大景

隆冬时节的浔阳大地,处处充满温暖。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百姓安居圆梦;明亮的路灯似骄阳,照亮回家的路……伴随着“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浔阳区在脱贫攻坚战的征程中,经历了春华的蕴育和精心的耕耘,在收获秋实的芬芳中,交出了一份映着百姓盈盈笑脸的精彩答卷。近年来,浔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个都不少,努力提高全面小康的质量和成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决定性成效。累计投入各项资金1.1亿元,救助贫困(困难)群众12.2万余人次,贫困人口总量减少31%。

党建引领 攻坚克难显担当

▲2020年9月28日下午,区委书记宋细妹来到脱贫解困结对扶贫对象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送上节日的问候及米、油、月饼等中秋慰问品。

“要高度重视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要关注重点人群,兜住民生底线,推进精准帮扶,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无人掉队,使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每一户困难家庭、每一位困难群众。”浔阳区委书记宋细妹如是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浔阳区作为九江市的老城区,人口城镇化率100%,虽没有农村贫困人口,但城镇贫困群众仍然存在。作为实施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试点城市之一,浔阳区始终坚持把开展党的建设与城镇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用三年时间实现城镇贫困群众全面脱贫解困目标。

▲为切实做好浔阳区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帮助困难群众通过劳动就业实现增收脱贫,浔阳区民政局、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开展了城镇贫困群众“扶志、扶智”暨就业培训。

按照“一个街道、一套人马、一个支部”的要求,在街道脱贫解困工作小组全部建立党支部,选派党性强、作风优、工作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集中办公,同时设立了“党员服务室”,为贫困群众提供政策解答、民意征集、服务保障、跟踪落实等工作。并按照“1+N”模式,建立单位党组织联系帮扶机制,全区64个单位党组织与81个包挂社区(村)签订帮扶脱贫承诺书,实行清单式销号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浔阳区人民路街道在烟水亭广场举办了2019年就业扶贫招聘会。当天共有31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700多个,其中还有部分适合残疾人的岗位。

“如今营业执照办下来了,住房也有了着落,我可以安安心心地工作了。”贫困户张可和妻子因视力残疾无法正常就业导致生活贫困。浔阳区结对党员主动帮助其办理了按摩店营业执照和廉租房申请手续。

▲2020年2月13日上午,人民路街道开展“疫情无情人有情 爱心蔬菜送上门”活动。解决辖区内贫困户居家生活必需品的采购问题,让贫困户在特殊时期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让他们在防疫、脱贫道路上一个都不会掉队。

“党员干部按“一对一”方式结对贫困户,精准了解贫困户的所需、所思、所想,“一户一策”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浔阳区民政局局长马艺文说。为了实现精准帮扶,浔阳区建立党员联系帮扶机制,按照区委常委“1+2”、县级干部“1+1”、区直单位干部“1+N”,与困难群众全部结成对子,明确了帮扶时间、次数以及帮扶内容等事项。全区1452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对一”结对1452户贫困户,在全市率先实现城镇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

精准施策 统筹谋划见实效

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浔阳区把精准贯穿于解困脱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采取“分层次”抓落实、“分阶段”定目标、“分年度”抓推进方式,突出区、街道、社区“三级书记”抓脱贫、全区上下齐聚力工作格局。逐年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做到目标任务一年一兑现、一年一结清。累计出台配套文件27个,负责政策落实的部门分别制定各自工作方案,切实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2020年10月26日甘棠街道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为辖区贫困户健康义诊和免费理发。

浔阳区围绕贫困家庭居住条件、人口状况、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贫困状态、致贫原因等情况,对贫困人口全面摸底排查,累计摸排6700余人次,新纳入保障318人,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并从贫困对象自身实际出发,创新细化分类方式,区分因病、因残、因学、因就业、因住房、因重大支出等致贫原因,划分出22个子类别,因类施策,分类建档立户。为实时了解生活变化情况,及时办理保障金的停发、减发或增发,还将所有政府兜底保障贫困对象纳入监测和年审范围。

截至目前,全区动态识别贫困户1629户2379人,其中特困人员52户52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534户2233人,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43户94人。

▲2020年12月23日上午,白水湖街道在九针社区开展了暖心暖冬集体大走访活动,使广大贫困户切实感受到节日来临前的关怀和温暖。

“低保金每年都在增加,更加坚定了我们生活的信心,相信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金鸡坡大王庙村低保户桂冬珠脸上阳光灿烂。浔阳区通过落实特困供养人员、低保户等贫困对象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乡低保保障标准由2016年的每人每月480元逐步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每月705元,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增至915元,散居孤儿保障标准增至1150元,年平均增幅超过10%,“十三五”期间,累计支出社会保障金7000余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60元和每人每月70元,累计发放补贴金442万元。

▲2020年8月6日甘棠街道联合九江市红十字会为20户低保贫困家庭送上“爱心家庭包”,助力脱贫解困。

为大力提升“救急难”工作水平,完善街道社会救助统一受理窗口,形成对城镇贫困群众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及时救助的高效机制,浔阳区建立健全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为每个街道安排每年5万元的备用金,不足部分区民政局及时补足,对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救助申请,无需民政部门审批,街道自行审核发放。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救助资金238万元,救助2037人次,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基本生活困难。

夯实基础 多措并举强保障

▲2020年8月8日下午,九江能仁寺、北京康德弘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行赴浔阳区开展扶贫捐赠暨发放仪式

近年来,浔阳区陆续开展“节日送温暖”实物救助、扶贫扶志感恩行动、“扶贫日”定向捐赠、支出型贫困家庭特别救助、“春风行动”线上线下招聘等创新措施,鼓励带动了更多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投入到脱贫解困工作当中。整体联动的推进机制,分类施策的操作机制,全面公开的监督机制……打出了脱贫解困系列“组合拳”。

“我爸妈都是患重病去世,留下我和弟弟两个人,我想读医学院,以后为天下患者减轻痛苦!”这是浔阳区贫困户伍欣欣许下的誓言。就在伍欣欣被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录取,却因贫困交不起学费时,浔阳区扶贫工作人员主动为她送去7000元学费,并把她家纳入扶贫帮困对象,鼓励她一定要克服困难完成学业。坚决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浔阳区分类分档救助,做到全覆盖,政府兜底,集中保障。目前学前教育资助1457人次,发放资助金81.025万元;义务教育非寄宿生资助764人次,发放生活补助27.32万元,同时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校服、保险、教辅资料等学校代收费项目予以减免,实现零费用就读、零费用政府兜底46.89万元。同时组织开展“爱满浔阳,慈善助学”活动,2018年以来,资助贫困学生836人,发放助学金112.6万元。

▲2019年“爱满浔阳·慈善助学”助学活动结束后,时隔3个月,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的一名19级大一新生欧阳莎莎,向浔阳区委、区政府送来了一封感谢信,她曾是2019“爱满浔阳·慈善助学”助学活动中受助的一名贫困生,在区委、区政府的关怀下,她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帮扶党员丁君到医院调病历、办手续,帮忙办理了《贫困家庭重性精神患者门诊免费救治证》,可以每月免费报销门诊医药费200元,真是帮我们家解决了大困难呀!”浔阳区贫困户的父亲胡少锋感慨地回忆道。浔阳区实现建档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贫困患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补偿比例达到90%。健全医疗救助机制,全面落实城镇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强化特殊病种救助。对患门诊特殊慢性病的参保贫困人员实行“一扩两提”,每年为贫困群众代缴居民养老保险。截至目前,为贫困群众支出医疗费用4672.76万元,支付医疗救助金688.02万元。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近年来,浔阳区采取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按“网上申报、三级联审、摇号分配”方式给予公租和廉租住房保障;对保障住房暂未分配的发放住房租赁补贴。三年来,共计支出补贴金47.43万元。2017至今累计启动棚改项目37个,已完成征收16996户,征收面积达122万平方米。

▲浔城夜景

一砖一瓦绵绵用力,一针一线久久为功。五年的奋勇拼搏,五年的决战决胜,浔阳区不断完善城镇脱贫解困“浔阳路径”,把脱贫解困工作刻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贫困群众绽放笑脸,如诗如画的幸福图景在浔阳大地缓缓展开。浔阳区将继续做好惠民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奋力谱写浔阳改革发展新篇章!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