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相关文件:
踏歌奋进逐浪高 九派浔阳展风华——浔阳区党建领航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奋楫扬帆,勇立潮头;凝心聚力,逐梦前行。回望2021年,浔阳区党建领航、改革创新、勇闯新路,释放着经济发展澎湃动力,聚集起高质量发展势能,在新的征途上蹄疾步稳……初心如磐,信念似铁。一年来,浔阳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打造“活力、魅力、聚力”浔阳奋斗目标,扎实做好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1.58亿元,同比增长9%;财政总收入22.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75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14元,增长7%。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让冬日的浔阳大地春潮涌动,党员干部向着使命集结的初心,最终汇聚成百姓共享平安幸福的笑脸。
活力浔阳——汇聚发展动力
浔阳,一座开放包容的希望之城,引资、招才、引智……新项目不断落地,新动能不断积蓄,新业态蓬勃发展。加速推进产业转型,扎实推进“全省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做强做优现代商贸,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家,总数达7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53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一。仓储物流年交易总额突破160亿元。全年新增楼宇企业321家,预计实现楼宇税收1.5亿元。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打造生态园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成功创建“浔阳江”4A景区,接收烟水亭景区移交,全区共接待游客91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77亿元。

改革破浪前行,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赣服通”4.0升级迭代,浔阳分厅注册用户数位居全市第一。与全国17个省47个县(市、区)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实现74项政务服务事项两地通办。上线运行“浔政问策导航器”“浔阳政商通”,发放“财园信贷通”2.59亿元,营商环境在全省综合评价中排第12位。扩大对外开放,新增亿元以上项目9个,累计进资88.16亿元,增幅8.37%。大力招引“5020”项目,成功引进投资35亿元的浔阳里1723项目。
魅力浔阳——彰显九派荣光

浓墨重彩绘蓝图,浔阳明珠拂新风。浔阳区始终坚持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城市功能品质实现新提升,让老百姓在宜居环境中享受生活。实施品质提升项目34个,总投资41亿元。完成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大中路、老地委大院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稳步推进。扎实做好“拆墙透绿”,拆除围墙4300余米。主动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推行环卫市场一体化、市容秩序市场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国家Ⅱ级标准。

“改造后的社区文化广场环境好,大家可以唱唱曲,跳跳舞,总是欢声笑语一片,真是特别开心!”群众似乎有着说不完的感谢话。浔阳区改造老旧小区15个8000余户62.64万平方米;提前超额完成棚户区改造476户任务。同时,新启动正在实施征收的棚改项目3个,庾亮南路片区双峰小学地块、老粮校片区已完成签约;十八亩明渠项目已正式启动,已签约4户。同时就全区棚改项目产权注销、攻坚扫尾等工作进一步厘清情况,要求完善手续,制定扫尾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压茬推进棚改攻坚扫尾工作,其中绿豆湾二期、内衣三厂、李家垅、塔岭北路、国棉四厂一期等5个项目已完成征收扫尾。一面面锦旗汇聚成了百姓们的幸福。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浔阳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做好服务就业、保障、救助等基本民生工程,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同时,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2021年,预计全年民生支出8.4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可用财力的65%。预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近2万,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30人,“零就业家庭”100%安置。全面落实“双减”要求,组建湖滨小学教育集团1个,柴桑小学、浔阳小学教育共同体2个。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区人民医院投入运营。多元养老体系初步建成,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逐年提高。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多元调解、“浔城志警”等特色品牌。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公众安全感位列全省第18位。

浔阳区党建引领凝聚强大合力,坚定捍卫“两个确立”,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热潮。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205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在全市率先完成,积极开展群众评议、部门评价、综合评估“三评”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创新打造“城市驿站”获中央、省巡回指导组高度肯定。召开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绘出好蓝图、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全域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开展作风整治“百日行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续华章。四季轮回,浔阳在艰难中茁壮成长,在坎坷中开拓创新,在汗水中收获希望。无数个剪影让浔阳的风景线日渐完美,和谐宜居的城市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莲花池基层社会综合治理项目
莲花池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突出、政务服务齐全。整个项目总投资3.2亿元,总建筑面积10万余平米,住宅建筑面积近8万平米,社区配套5600平米。莲花池乃至浔阳区,自古崇文重教。区投资近200万元,新建占地面积一千多平米独具特色的游园小广场。游园内有爱莲书卷石、联捷进士匾、民俗文化墙、廉政文化塑雕、“同乐”休闲亭等建筑,成功地将历史文化和绿色休闲有机结合。民生总关情,服务无止境。为了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厚植为民、利民、惠民的情怀。积极整合部门资源,延伸服务触角,推进公共资源下沉,因地制宜探索出“党建+多元共治”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将沿街配套用房做成家门口的志愿服务圈,目前已入驻集中办公的单位有浔阳戏院、司法所、市监分局、执法分局、卫生服务中心、养老中心、联盛商超、文化创作研究中心等单位,实现了文化、司法、执法、卫生健康、养老、便民商圈等多元服务整合。如今的莲花池小区发生了惊人的蝶变,从“面子”高大上到“里子”小“亲”新,由原来房屋“老、旧、小”,环境“脏、乱、差”,到现在欢歌笑语、安居乐业。


浔阳区阳街数字文创园
浔阳区聚集发展数字经济、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占地7700㎡,园区拥有丰富的租界文化,提倡新旧共生、中西结合传统建筑风貌,通过引入数字类、文创类企业与其相融相生。项目总投资2亿元,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造、担当、共享、传承”的理念,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园区致力于打造一个活力、魅力的年轻人聚集地,今年纳税近千万,带动30余合作伙伴创业,实现就业千余人。园区以人才支撑为第一要素,激发人才创造潜能,鼓励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才更多投身创新创业。以大力孵化“担当者”、“创造者”、“传承者”为第一战略,通过种子资金投资,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创新创业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创业群体,已形成创新创业多元主体合力汇聚、活力迸发的良好格局。


浔阳里1723项目
九江新旅置业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10日完成浔阳里1723项目土地摘牌。该项目位于浔阳东路以北,庐峰北路以西,规划用地面积:48638.64㎡,由商业地块和住宅地块两部分组成。其中商业部分总建筑面积40080.68㎡,由服务型公寓、商业街、商业MALL组成。住宅建筑部分总建筑面积50305.06㎡。总户数459户,机动车停车位903个。该项目融合江西省首个裸眼3D屏幕秀,首个主题文化沉浸式室内情景商街和多元夜色经济业态三大亮点,项目计划三年内完成建设,形成集考棚文化记忆光影体验、沉浸式文化消费体验、新概念美学书坊体验、都市快时尚购物体验、国际及本土特色美食体验和潮玩科技休闲娱乐体验等六大体验于一体的都市文商旅多元跨界融合新业态,建成后将带动中心老城区重焕生机,浔阳里1723将成为千年九江新地标,城市文旅新名片,一座“24小时永不落幕的时尚生活场”。


浔阳区人民医院项目
浔阳区人民医院是按照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规划建设的一所高等级公立医院,也是建区以来政府投资的首个综合性医院。该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并由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投资1.58亿元,将历时八年建设未完工的大楼重新打造而成。医院位于花果园北路,共占地14.6亩,总建筑面积30315.78平方米,设置床位200张,主体病房大楼15层29192.83㎡,实习楼5层1122.95㎡。区医院与周边市级医院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突出健康体检、中医理疗等特色。总体设计遵循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理念,设置了可视呼叫、手术示教、电子巡更等智能系统,打造了百级手术、PCR实验、生化检验等特色科室,配备了螺旋CT、核磁共振、四维彩超等尖端设备。医院在2021年12月投入运营后,浔阳区不仅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效承担辖区群众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分级诊疗任务,也结束了建区40余年来没有综合性医院的历史。


袁家湖改造提升项目
袁家湖改造提升项目位于浔阳区金鸡坡街道大王庙村,2020年底动工建设,2021年底建成,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元,总占地面积56亩,其中整治水域面积40亩,提升绿化面积近14亩。项目地块原为养殖水面、荒坡菜地和排涝水渠。通过对该区域进行环境整治、美化亮化,打造成集生态步道、休闲广场、景亭廊架于一体的小游园。袁家湖改造提升项目完工后,呈现3大亮点:首先是生态亮点,通过对上游来水截污,同时实施水体生态修复,湖里水质有了根本改变,把一个臭水塘变成了现在的清水湖;其次是景观亮点。建设中移栽了乔木、灌木,铺设草皮绿化约13000㎡,湖中铺种荷花等水生生物,景观风貌焕然一新;最后是民生亮点,为给周边居民提供更多休闲空间,游园内修建了一条约900米的生态步道,还搭建了水上长廊、水舫、六角亭等建筑,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